煤制天然气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气化、净化和甲烷化工艺技术制取合成天然气的过程。截至目前,国家核准批复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达7个,分别为大唐克旗、新疆庆华、内蒙古汇能、伊利新天、大唐阜新、苏新能源和内蒙古北控,其中前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核心技术为煤气化和甲烷化两部分,而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SNG催化剂)是甲烷化技术的关键。SNG催化剂以单质镍为活性组分,氧化铝为载体,操作温度通常在250℃~670℃,使用寿命通常在2a~4a。在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热点温度的下移来判断催化剂的失活情况,催化剂使用初期热点的位置应在床层的10~20%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催化剂会由于积碳、中毒、高温烧结等原因逐渐失活,其热点位置也会逐渐下移。笔者追踪了某煤制天然气项目SNG催化剂运行情况,并依据失活催化剂表征分析数据,对催化剂失活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对国内既有煤制天然气装置甲烷化催化剂运行、维护和分析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1、甲烷化过程工艺、参数及主要反应
1.1 甲烷化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
以Davy甲烷化技术为例,其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净煤气经过深度脱硫后,受限进入第一、第二大量甲烷化反应器(简称一反、二反),大部分一氧化碳在此完成甲烷化过程,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第二补充甲烷化反应器(简称三反、四反),残余一氧化碳及大部分二氧化碳在此完成甲烷化过程,最终制得合格天然气产品。某装置甲烷化过程各放映器进出口气体组分及操作参数见表1。
图1 Davy甲烷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表1 某装置甲烷化过程各反应器进出口气体组成及操作参数
温度/℃ | 压力/MPa | 气体组成/% | ||||||
H2O | H2 | CO | CO2 | CH4 | ||||
净煤气 | 27 | 3.30 | 0.0 | 60.8 | 17.9 | 1.5 | 18.9 | |
一反 | 入口 | 320 | 3.13 | 12.6 | 34.2 | 7.2 | 3.1 | 42.2 |
出口 | 620 | 3.08 | 20.6 | 19.6 | 1.6 | 3.8 | 54.0 | |
二反 | 入口 | 320 | 3.00 | 13.5 | 34.3 | 7.4 | 3.0 | 41.2 |
出口 | 620 | 2.95 | 21.3 | 20.0 | 1.6 | 3.9 | 52.8 | |
三反 | 入口 | 280 | 2.88 | 21.3 | 20.0 | 1.6 | 3.9 | 52.8 |
出口 | 445 | 2.82 | 29.6 | 6.8 | 0.0 | 1.7 | 61.3 | |
四反 | 入口 | 250 | 2.56 | 5.8 | 9.0 | 0.1 | 2.3 | 82.1 |
出口 | 326 | 2.51 | 10.0 | 1.4 | 0.0 | 0.4 | 87.5 | |
产品气 | 41 | 2.37 | 0.4 | 1.5 | 0.0 | 0.5 | 96.7 |
1.2 甲烷化主要反应介绍
CO、CO2甲烷化主要包含多种反应过程,其中对反应过程影响较大的主要包阔如下7个反应。
CO 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g) ΔH=-206.4 kJ/mol (1)
2CO+2H2 →CH4+CO2 ΔH=-247.3 kJ/mol (2)
CO2 甲烷化反应: CO2+4H2 →CH4+2H2O(g) ΔH=-165.0 kJ/mol (3)
CO 水汽变换反应:CO+H2O(g) →CO2+H2 ΔH=-41.09 kJ/mol (4)
CO 歧化反应:2CO→ CO2+C ΔH=172.4 kJ/mol (5)
CH4 裂解反应:CH4 →C+2H2 ΔH=-74.8 kJ/mol (6)
消碳反应:C+H2O →CO+H2 ΔH=-118 kJ/mol (7)
公式(1)~(3)为甲烷化过程的3个主反应。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在表1所示一反工艺条件下,每转化1%CO,反应体系温升73℃;每转化1%CO2,反应体系温升61℃,属强放热反应。在整个反应体系中,对主反应影响较大的副反应主要为式(4)~(6)。CO歧化反应为较低温度时的主要积碳反应,CH4裂解反应是较高温度下的主要积碳反应。CO水汽变换反应可调节系统中CO2与CO比例,有利于抑制CO歧化反应,并可缓和反应体系温升速率。
2、SNG催化剂工艺运行情况与失活原因分析
为研究SNG催化剂在工业甲烷化装置上的运行特点及失活原因,笔者跟踪了某煤制气公司第一大量甲烷化反应器SNG催化剂全寿命周期运行数据,并采取失活催化剂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
2.1 SNG催化剂工业运行情况
该SNG催化剂为某型号进口商催化剂,设计寿命为2a,实际运行周期达到20000h以上,平均生产负荷50%左右,产气量超过16亿m³。
2.2 SNG催化剂装填情况
第一大量甲烷化反应器催化剂装填示意图见图2。
图2 第一大量甲烷化反应器催化剂装填示意图
该反应器装填有2种规格的SNG催化剂,圆柱状催化剂位于上部,四孔异形状位于下部,H点是2种规格催化剂的分界线,并且2种规格催化剂全部为氧化态。反应器轴向分布有15个温度测点,分别以字母A-O表示,没相邻两个测温点间隔150mm.。催化剂床层上方和下方均装有一定高度的瓷球,测温点A、B在顶部瓷球内,C-O在催化剂床层内。
2.3 SNG催化剂寿命周期内运行特征分析
工业装置中,甲烷化反应器为绝热反应器,第一大量甲烷化反应器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一般在550℃~620℃,为考察催化剂活性随使用周期的变化情况,统计了运行不同时长后,催化剂床层温度变换情况,结果见图3。改装置甲烷化反应器压降一直比较稳定,为判断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粉化情况,分析了SNG催化剂运行末期(选取2016年6月27日——12月27日00:00:00时生产数据)装置生产负荷与反应器压降的关系,结果见图4。
图3 不同运行市场催化剂床层温度变化情况
图4 不同生产负荷与反应器压降的关系
通过对图3、图4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SNG催化剂在线还原后体积明显收缩
从图2可知,催化剂原始装填时,C点上方催化剂高度40mm左右,从图3来看,催化剂运行初期,B点、C点几乎没有温升,到D点才有明显的温升,由此推断催化剂床层的上表面应该在C点和D点之间的某个位置,即催化剂在线还原后,体积明显的收缩。
(2)甲烷化反应在热点温度位置基本达到平衡
从图3可知,在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位置存在明显拐点,拐点之后床层温度几乎保持恒定。由于甲烷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可以推断甲烷化反应在热点温度位置基本达到平衡。
(3)催化剂床层热点位置下移速度在H点之后逐渐加快
为了直观判断催化剂热点温度位置随使用时间的下移情况,将图3中热点位置与使用时长的对照关系列于表2。
表2 催化剂热点位置随时间变化情况
使用周期/h | 热点位置 | 使用周期/h | 热点位置 |
初期 | E | 17500 | I |
5000 | F | 19000 | L |
10000 | G | 20000 | O |
15000 | H |
从表2可以看出,催化剂运行初期热点在E,随着使用周期的延长,热点位置逐渐下移:H点之前,基本5000h下降一个点;H点之后,下降速度逐渐加快,热点在H点保持了2500h,在I 点保持了1500h,在L点保持了1000h。从图2可知,H点是2种规格催化剂的分界点,圆柱状和四孔异形状催化剂堆密度分别为1.45t/m3(氧化态)和0.93t/m3(氧化态),因此热点经过H点后下移速度加快的原因可能是:四孔异形催化剂堆密度低,装填质量较圆柱状催化剂低。而热点位置下移速度逐级加快,则可能是催化剂积碳或者中毒造成的。
(4)甲烷化反引起压降未有明显上升,催化剂粉化程度较低
从图4可以看出,甲烷化装置生产负荷基本在30%~70%,而床层的压降在15kpa~50kpa,两者为正相关。在催化剂寿命末期,反应器压降未有明显升高,表明催化剂粉化程度较低。
2.4 SNG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2.4.1 中毒失活
SNG催化剂活性组分为Ni,其毒物主要有硫、氯、砷及其化合物,其中尤以硫为主。为了判断催化剂是否发生硫中毒,采用硫碳分析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2种方法对工业失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不同位置催化剂含硫量见表3。
表3 不同位置催化剂含硫量,%
取样位置 | S/C分析结果 | XRF分析结果 |
顶部 | 0.31 | 0.36 |
上部 | 0.22 | 0.21 |
中部 | 0.20 | 0.18 |
下部 | 0.19 | 0.17 |
底部 | 0.15 | 0.14 |
从表3可知,2种检测方法得出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可知,催化剂上吸附了硫,并且从催化剂床层顶部向下呈递减趋势,催化剂上吸附硫的上线可能是0.3%左右,而当硫质量分数达到0.17%左右时,就可以向下穿透,造成下方催化剂中毒。为了定量研究不同硫含量对SNG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甲烷化反应入口温度下,对不同硫含量SNG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甲烷化反应入口温度、不同硫含量下催化剂的活性数据
实验条件 | 催化剂含硫质量分数 | 尾气组分 | CO 转化率 | CO2 转化率 | |||
H2 | CO | CH4 | CO2 | ||||
入口300℃(低温活性) | 0 | 9.17 | 0.02 | 89.36 | 1.45 | 99.85 | 66.45 |
0.14 | 32.98 | 5.43 | 58.33 | 3.25 | 30.40 | -3.52 | |
0.21 | 35.46 | 7.23 | 54.05 | 3.26 | 3.70 | -6.05 | |
入口500℃ (高温活性) | 0 | 22.98 | 1.38 | 71.19 | 4.45 | 84.28 | -20.87 |
0.14 | 26.42 | 2.29 | 66.40 | 4.89 | 73.27 | -41.79 | |
0.21 | 27.45 | 2.52 | 65.01 | 5.02 | 70.13 | -43.13 |
从表4可知,当催化剂含硫质量分数达到0.14%时,即可造成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明显变差,而当含硫质量分数达到0.2%左右时,催化剂几乎没有了低温活性。而硫对SNG催化剂高温活性的影响要弱的多,即含硫质量分数达到0.2%时,CO转化率仍然能达到70%左右。但由于甲烷化体系为自热反应过程,随着上层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温度无法位置在500℃以上,为此,催化剂表现为逐层失活。在应急情况下,若在失活催化剂上方装填一定高度新鲜催化剂,可使已中毒催化剂的高温活性发挥作用,在短期内可维持甲烷化装置正常运行,但时间不可过程 ,因为硫中毒过程为放热吸附过程,高温有利于再生放硫,造成下一级反应器催化剂硫中毒。
2.4.2 积碳失活
为了研究轻度积碳对催化剂活性的应县,在表1所示一反条件下,只将水分调整为8.6%,采用硫碳分析仪,对不同失活催化剂样品含碳量进行检测,结果见表5.从镖可以看出,新鲜催化剂含碳质量分数约3.67%(一般作为脱模剂),顶部粉末中含碳质量分数达到8.2%。由此可知顶部催化剂因积碳造成局部粉化;下部催化剂含碳量略高于新鲜剂,但未见粉化现象,积碳程度较低;催化剂其他部位含碳量均与新鲜剂接近,未发生积碳沉积。因此,总体上此工业失活催化剂属于轻度积碳。
表5 不同失活催化剂样品积碳情况
取样位置 | C质量分数/% | 取样位置 | C质量分数/% |
新鲜剂 | 3.67 | 上部颗粒 | 3.61 |
顶部颗粒 | 4.01 | 中部颗粒 | 3.25 |
顶部粉末 | 8.20 | 下部颗粒 | 4.42 |
依据文献,在一反条件下,水分低于10.8%即会有积碳沉积,因此,上述实验条件为积碳条件,实验运行72h,催化剂积碳的情况见表6。
表6 运行72h催化剂积碳情况
水分/% | 催化剂床层出口温度/℃ | 含碳质量分数/% |
8.6 | 580 | 5.62 |
从表6可以看出,在实验过程中催化剂发生了轻度积碳,并且将催化剂卸下后返现有轻微粉化现象。并且从72h运行检测结果看,CO、CO2转化率走势平稳,为发现活性下降。由此可将,催化剂轻度积碳对其活性的影响是轻微的。
2.4.3 烧结失活
为考察催化剂烧结情况,对不同状态催化剂进行了晶型检测,不同状态催化剂XRD图谱见图5。从图5可知,上部和下部失活催化剂Ni特征图谱较新鲜催化剂明显变高、变窄。通过Jade软件对图5中44.5°处衍射峰进行拟合发现,镍晶粒尺寸已由初始的3nm增加至约25nm,说明催化剂经过长时间高温运行,镍晶粒因团聚而变大。
图5 不同状态催化剂XRD图谱
为考察催化剂微观结果破坏情况,对催化剂进行了氮气物理吸脱附检测,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失活催化剂BET比表面积大幅降低,并随装填位置逐级降低;催化剂孔径大幅增加,并随装填位置逐级增大。说明催化剂经过长时间高温使用结构遭到破坏,孔壁坍塌,并且甲烷化反应器下部高温区的烧结程度更加严重。
表7 催化剂氮气物理吸脱附检测结果
催化剂 | BET比表面积/㎡.g-1 | 孔径/nm |
新鲜 | 106.8 | 6.6 |
上部 | 64.7 | 11.5 |
中部 | 56.6 | 13.1 |
下部 | 48.3 | 14.3 |
为了考察高温烧结对催化剂的影响程度,在800℃、H2O/H2体积比为9,空速20000h-1条件下,对新鲜SNG催化剂进行了老化试验10h,老化前后催化剂XRD图谱及活性数据如图6和表8所示。
图6 催化剂老化前后XRD图谱
表8 催化剂老化前后活性对比数据
催化剂 | 入口温度/℃ | 热点温度/℃ | 热点位置/% | 出口气体组成/% | CO转化率/% | CO2转化率/% | |||
H2 | CO | CH4 | CO2 | ||||||
新鲜剂 | 300 | 567.4 | 13.7 | 8.52 | 0.01 | 90.43 | 1.04 | 99.96 | 79.92 |
老化后 | 300 | 550.6 | 25.5 | 12.5 | 0.06 | 85.32 | 2.10 | 99.56 | 57.84 |
从图6可以看出,催化剂经过老化后,44.5°处镍特征峰较图5更加窄而高,经Jade软件拟合,此处镍晶粒尺寸达64nm。经检测,老化后催化剂BET比表面积已降至43m2/g,孔径达到16nm,可见催化剂烧结程度较工业失活催化剂更加严重。
由表8可知,SNG催化剂经老化后CO转化率变化不明显,CO2转化率大福降低,床层热点位置明显下移,表明烧结造成的甲烷化反应速度减慢。但从数据上看,催化剂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可见SNG催化剂的耐高温性能是非常优异的。由此可推断,在工业失活催化剂烧结程度下,催化剂床层热点位置会明显下移,但不会造成催化剂完全失活。
3、结论
3.1 硫会在煤制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上缓慢积累,催化剂上吸附硫的上限可能是0.3%,当吸附量达到0.17%即可向下穿透。含硫质量分数达到0.14%时,催化剂尚有微弱的低温活性,达到0.2%时,催化剂几乎没有低温活性;硫对催化剂的高温活性影响较弱。
3.2 严重积碳会造成催化剂粉碎,引起催化床层压降升高,轻度积碳,对催化剂活性的应县是轻微的。
3.3 高温烧结会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显著下降,孔径明显增大,使甲烷化反应速度减慢,热点下移,但不足以使催化剂失去活性。
3.4 催化剂在应用期间,热点缓慢下移可能是硫积累和高温烧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床层位置I点之后,热点位置加速下移则可能是硫积累速度加快引起的。
3.5 SNG催化剂最终彻底失活的主要原因还是硫的积累,因此,严格控制原料气中硫含量是保证催化剂寿命的关键。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28-7880085
公司官网:www.shutaicn.com
【下一篇:焦炉气制甲醇反应过程和特点 】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