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推进下,传统炼厂持续优化升级,柴油等成品油生产逐步向高端化、低碳化发展,加氢裂化、催化裂化等清洁工艺占比提升。同时,炼化一体化趋势显著,企业积极布局化工新材料领域,推动原油“减油增化”,将市场过剩的柴油转化为乙烯裂解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核心技术在于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发。
深度调研,探究柴油加氢裂化的新方向
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下,王文骁依托在研项目《基于分子炼油的关键催化材料及催化过程研究》,围绕柴油稠环芳烃加氢裂化生产乙烯裂解原料和石脑油的技术需求,开展稠环芳烃加氢裂化双功能催化剂设计,以及双功能催化剂在稠环芳烃选择性开环裂化反应中的作用规律的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外相关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主要负载型为主,因其制备方法较为成熟且具有良好的抗烧结性与结构稳定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如UIP公司的HC-215、HC-185,Chevron公司的ICR-215、ICR-160等。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非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和Y分子筛混合的新型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其具有较强的金属加氢能力,可以减少因载体与金属组分的作用而导致其活性降低的现象,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容丰富等优点,在实际油品评价中体现出更佳的性能。
科研攻关,助力柴油炼化升级
王文骁借助石化院现有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制备系列加氢裂化催化剂,分析不同催化剂的对不同原料的适应性,在非负载型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上有了初步突破,开发出一种新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形成柴油加氢裂化多产化工原料技术。以炼厂直馏柴油为原料进行评价测试,与原料对比,产品中链烷烃含量增加7.7%,总环烷烃增加5.3%,芳烃含量降低13%,油品的芳烃指数(BMCI)由25.67降为16.59,实现了多产优质乙烯裂解料的目标,催化剂运行周期达720h。其研究成果已录用为期刊化工进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全国性会议2次。
赓续精神,扬帆奋进新征程
怀揣着对石油事业的热忱,王文骁即将加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华东环境岩土分公司,开启新的奋斗征程。作为一名新时代能源青年,他立志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石油工程环保领域,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面对未来,发扬“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在安全环保、环境治理等方向深耕细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在能源报国的道路上书写青春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