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8月8日立秋,北京地区的闷热依旧。这些年,每到酷暑难耐之时,便传来“史上最热夏季”的说法,这不是抱怨或错觉,事实上,近年来夏季气温最高纪录的确是持续被刷新的。 世界气象组织上月发表声明,2019年7月或将成为人类史上最热的一个月份。然而,全球高温带来的不仅仅是“热”的问题,更威胁着人类及其他地球生命的未来。 分享一组来自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今年6月,格陵兰岛的冰盖损失了800亿吨冰;7月,冰盖损失了1600亿吨冰。另外,据外媒8月6日报道,因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持续高温,阿拉斯加的海冰已经完全融化。
(来自iDaily)
究其人为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摆在我们面前最直接的解决之道就是“减少碳排放”。
降不下来的碳排放
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提出要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不容乐观的是,控温“2度”的目标能否实现,目前来看还很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算,截至2030年,全球将减排总计60亿吨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若想控温“2度”,全球实际减排总量须达到现有各方目标总和的三倍,相当于全球减排大约180亿吨温室气体。 那么目前全球各类能源消费需求和碳排放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今年6月11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以下简称“年鉴”)给出了具体数据: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9%,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从能源种类来看,2018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了220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增加了1900亿立方米,即5.2%;煤炭产量增长了1.62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3%;可再生能源同比增长了14.5%;全球发电量同比增长3.7%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净增长的三分之一,煤电(31%)和气电(25%)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201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增长了2%,同样是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新产生的碳排放量达6亿吨,相当于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汽车排放。
据BP年鉴指出,2018年的能源消费情况与之前预测完全相悖,其意外增长似乎与天气影响有关。如果极端天气增多和碳排放没有关系,那么2018年的情况尚属特殊,但如果极端天气增多是因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所致,那么未来全球也许会陷入一个“碳排放-极端天气-能源消费增多-碳排放”的恶性循环。 即便天气影响是随机的、短暂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将在未来几年内重新趋缓,但照当下的趋势来看,我们仍和巴黎协定构想的转型目标有着不小的距离。
不懈努力的全球减碳
尽管数据不够理想,但是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世界各国都逐渐意识到过度使用和依赖化石能源所带来的危机,因此纷纷转向低碳能源。 目前更多使用的低碳能源包括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据BP年鉴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4.5%,是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第二大驱动因素。尤其是在作为主要碳排放来源的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支撑了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1/3。 据BP公司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19》(以下简称“展望”)指出,可再生能源将比历史上任何一种能源更快地渗透进世界能源体系,预计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 除了电力行业,交通领域也是碳排放的大头。目前来看石油依旧是交通的主导能源,但可替代燃料如天然气和电力等新能源的使用在持续增长。据BP展望预测,到2040年,天然气、电力、生物燃料总体将贡献交通能源需求总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破局能源消耗的钥匙。 另一方面随着能源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各国开始采用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等来减少碳排放,主要则是集中在工业和建筑领域。BP展望预测,工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将同比减少15%(约39亿吨)。
低碳价值链上的氢能
低碳能源中,氢能被誉为“终极能源”,是清洁能源的“未来之星”。这是因为化石燃料时代向绿色能源时代的转变主要有两个:一是化石能源消耗向绿色能源再生转变;二是从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转变。所以能源变革本质上是燃料的加氢减碳过程。 2017年末,国际氢能源委员会在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发布了全球首份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至2050年,氢能将创造3千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氢能汽车将占全世界车辆的20%-25%,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 麦肯锡公司还曾分析氢能在低碳能源转型中的七大作用:
1.氢可以使可再生电力大规模集成到能源系统中;
2.作为长期储能的手段,氢可以跨区域和季节分配能量;
3.氢可作为缓冲,以提高能源系统的恢复能力;
4.运输脱碳:氢动力汽车具有高性能和快速加油时间提供的便利性,可以补充电池电动汽车,实现运输部门的广泛脱碳;
5.工业能源:在重工业中,氢可以帮助使难以用电的工艺过程脱碳,特别是那些需要高等级热量的过程。氢还可以用于热电联产装置,以产生工业用热和电力;
6.建筑供热:在拥有现有天然气网络的地区,氢气可以依靠现有的基础设施,并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低碳供热;
7.为工业提供清洁原料:目前氢气作为工业原料的用量每年超过5500万吨。氢也可用于生产清洁化学品和钢,通过与捕获的碳一起用作化学原料并用作铁矿石的还原剂。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不断加大对氢能及燃料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扶持力度。
节能减排的中国作为
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问题,我国也在逐渐转变能源思路。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但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为此,习近平强调要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今年7月,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0%。未来要继续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突破清洁能源和低碳领域的关键技术。确保兑现《巴黎协定》中对国际社会作出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和强度大幅下降的承诺。 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自2011年起就开始在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启动了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推进能源系统低碳化变革的政策力度逐渐加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发展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系统是实现长期碳减排目标、推进中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气候变化极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究其原因,背后都有现实和治理难以协调的问题。相信,未来如果能够高效利用氢能等清洁能源,对缓解减碳的负担意义重大,有益于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是否有助于《巴黎协定》的目标尽早实现,答案是肯定的。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