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86-0825-7880085

Cu基催化剂表面改性及其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21 15:25
作者:杨强, ​王刚, 李春山

1 前 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但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CO2浓度不断上升,从1960年的589 mg/m3已迅速上升至2020年的815 mg/m3,并仍以每年4.7 mg/m3的速度持续增加,若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100CO2浓度将达到982 mg/m3。大量CO2排放导致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CO2排放量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CO2减排方面,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CCS (碳捕集、碳储存)和CCUS (碳捕集、碳利用、碳储存)等方法,但CCS成本高昂且有泄露风险。因此,如何将CO2转化为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甲醇是结构最简单的一元醇,其需求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甲醇可用于制备低碳烯烃、甲醛、二甲醚和醋酸等。此外,甲醇还可以作为清洁能源,燃烧后所排放的有害气体较少,与汽油相比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和更好的抗爆性。通过CO2化学循环实现甲醇经济,一方面可有效降低CO2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在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中,Cu基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廉、稳定性好、易于规模化制备、CO2转化率和CH3OH选择性较高等优点。目前Cu基催化剂的主要研究内容以活性位点识别、催化剂结构与活性关系等方面为主。一些研究者认为Cu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以Cu0Cu+形式存在,Cu+提高了甲醇选择性;此外,也有较多学者认为活性位点仅以Cu0形式存在。研究结果表明,Cu组分与载体和助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催化活性。张强等认为CuZnO可以形成固溶体,Cu2OZnO形成活性中心。Cu基催化剂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是构-效关系,研究者通过添加助剂和改性剂(碱土金属、稀土金属、过渡金属和主族金属)探究催化剂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助剂对Cu基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Cu原子的分散度和表面积;(2) 调整吸附性能和C/H;(3) 调节Cu原子和金属氧化物的相互作用。通过KBa改性的催化剂能显著提高CO2吸附性能,其中K能选择性覆盖Al2O3表面,提高CuO的还原性,有利于甲醇生成;而Ba覆盖了CuAl2O3表面的活性位点,有助于提高CO选择性。适量的Au助剂可抑制Cu基催化剂烧结,提高热稳定性;Ag助剂有助于降低活化能,维持活性Cu颗粒尺寸;Mn助剂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中强碱性位点,有助于调控Cu-ZnO活性位点生成,经金属助剂改性后,Cu基催化剂的性能显著提升。
       本工作采用共沉淀-后浸渍法改性Cu/ZnO/Al2O3 (CZA)催化剂,对Mn, In, Mo, MgZr五种助剂改性后的CZA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针对性能最佳的Mn改性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对活性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构-效关系,确定了催化反应机理。该研究工作为CO2加氢制甲醇高性能催化剂开发提供了参考。

2 实 验

2.1 材料与试剂

       CZA催化剂(铜含量为57%,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锰溶液[Mn(NO3)2,AR,50wt%水溶液,阿拉丁],硝酸铟水合物[In(NO3)3xH2O,纯度≥99.99%,阿拉丁],硝酸锆五水合物[Zr(NO3)4⋅5H2O,AR,麦克林],钼酸铵(H24Mo7N6O24⋅5H2O,AR,阿拉丁),硝酸镁六水合物[Mg(NO3)2⋅6H2O,AR,广州化学试剂厂],高纯氢气(纯度≥99.999%,惠州市南方华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高纯氮气(纯度≥99.999%,惠州市南方华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二氧化碳(纯度≥99.8%,惠州市南方华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2.2 实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ME203E,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鼓风式干燥箱(DHG-9123A,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红外压片机(HY-15,北京星德精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节能箱式电炉(SX-G12123,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粉碎机(FW177,北京星德精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仪(Nicolet iS50,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微型固定床反应器(YZBPR-G3-D,上海岩征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气相色谱仪(GC-7980A,滕州市艾伦分析仪器有限公司),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Thermo Fisher Nexsa,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X射线粉末衍射仪(Rigaku MiniFlex600,日本理学株式会社),全自动多用吸附仪(TP-5080B,天津先权仪器有限公司)。

2.3 实验方法

2.3.1 催化剂制备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助剂含量为3wt%的改性催化剂。具体步骤如下:以Mn-CZA催化剂为例,先测定CZA催化剂吸水率,称取0.3849 g Mn(NO3)2溶液置于去离子水中配成溶液,总质量为1.5 g,超声10 min,将超声后的溶液滴入5 g CZA催化剂中,在室温下浸渍4 h,然后在120℃下干燥3 h,最后在500℃下煅烧4 h。其他金属改性催化剂制备步骤与上述一致。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
       使用高压固定床微反应器评价催化性能。称取1.5 g 20~40目(380~830 μm)催化剂装入反应管(Φ10 mm×1500 mm)中,然后在10vol% H2/N2 (100 mL/min)气氛下,以10℃/min升温至300℃,还原4 h。待还原结束后,用N2 (50 mL/min)吹扫管路并降至室温。之后切换成反应气CO2:N2:H2=24:4:72 (mL),在常温常压下置换1 h,然后逐渐将反应压力升至3 MPa,以5℃/min升温至240℃,待反应稳定6 h后,取样分析。
2.3.3 产物分析与计算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仪在线分析产物组成,色谱柱型号为Porapak Q (3 mm×100 mm)、TDX-01 (3 mm×200 mm)和二甲醚专用柱(3 mm×600 mm);分析条件为:柱室温度90℃,FID检测器160℃,阀箱温度120℃,TCD检测器110℃,以N2为内标物。计算方法如下:

CO2 conversion (%)=([CO2]in-[CO2]out)/[CO2]in×100%
(1)

CO selectivity (%)=[CO]out/([CO2]in-[CO2]out)×100%
(2)


CH3OH selectivity (%)=[CH3OH]out/([CO2]in-[CO2]out)×100%
(3)


CH3OH space-time yield=[CH3OH]out/mcat.
(4)

式中,mcat.为催化剂质量(g)
2.3.4 催化剂表征方法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催化剂表面元素化学状态,所得谱图的结合能用C 1s (284.6 eV)进行校正。
       催化剂还原性能用H2-TPR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称取100 mg催化剂装填在石英管中,以10℃/min升温至300℃,在N2 (30 mL/min)气氛下保持30 min,然后降至室温,N2吹扫1 h,待基线归零后,切换成10vol% H2/N2气体(30 mL/min),以10℃/min升温至600℃,热导检测器温度为60℃,桥电流为100 mA。
       催化剂CO2吸附性能用CO2-TPD (程序升温脱附)表征。称取100 mg催化剂装填在石英管中,在10vol% H2/N2气氛下,以10℃/min升温至300℃并保持1 h,气速为30 mL/min,10℃/min升温至600℃,检测条件和H2-TPR一致。
反应机理采用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In situ DRIFT)分析,首先将KBr稀释后的样品压成13 mm薄片,置于原位池中,通入40 mL/min 10vol% H2/N2气体,以10℃/min升温至300℃并保持3 h,然后切换成N2吹扫,降温至240℃,稳定1 h,扣除背景,切换成反应气,在上述几个通气阶段分别记录相应的原位红外谱图。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性能评价

3.1.1 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不同元素改性后的CZA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由于固定床反应器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活性评价的结果影响较大,经过三次平行的活性评价实验,CO2的转化率最大波动不超过1%,甲醇选择性最大波动不超过4%,则认为该装置对不同助剂改性的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可靠,实验结果表明,除Mo改性催化剂外,其他助剂改性的CZA催化剂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Mn-CZA表现出最高的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分别为14.9%60.1%

图片

1   CZAM-CZA (M=Zr, Mg, In, MoMn)催化性能

Fig.1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CZA and M-CZA (M=Zr, Mg, In, Mo, and Mn) catalysts

3.1.2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确定Mn为最佳助剂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温度对活性的影响,并与CZA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经过三次平行实验,CO2转化率波动不超过1%,甲醇选择性不超过3%。随温度升高,CO2转化率逐渐上升,甲醇选择性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副反应逆水煤气变换为吸热反应,而主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导致副反应加剧。图3是不同温度下两种催化剂的甲醇时空收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甲醇时空收率随温度变化呈“火山形”变化趋势,这是由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同时受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限制。CO2分子热力学性质稳定,需要较高的能量活化CO2分子,温度升高有利于CO2活化转化,与此同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正向反应进行,所以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存在甲醇时空收率最高点。

图片

  反应温度对CZAMn-CZA催化性能影响

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atalyst performance of CZA and Mn-CZA catalysts

图片

  不同温度下CZAMn-CZA催化剂上甲醇时空收率

Fig.3   Space-time yields of methanol obta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CZA and Mn-CZA catalysts

3.2 催化剂表征

3.2.1 催化剂结构表征
       不同改性CZA催化剂煅烧后的XRD如图4(a)所示。由CZA的谱图可以观察到,2θ=35.6°39.0°处对应于CuO的衍射峰。在2θ=26.5°处的衍射峰为样品制备过程中残留的成型剂石墨,而2θ=11.7°23.5°处的衍射峰为羟镁铝石杂质峰(JCPDS 50-1684)。在2θ=34.3°处的衍射峰为ZnO,在2θ=36°附近的CuOZnO衍射峰出现重叠现象,表明两者存在相互作用。由改性CZA催化剂的谱图可知,在2θ=34.3°处的ZnO肩峰消失,原因是其与位于2θ=35.6°处的CuO衍射峰位置相向迁移从而合并成一个峰,证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增强。但在CZA的谱图中未发现Al2O3衍射峰,说明催化剂中Al2O3以无定形形式存在。经改性后,未出现明显的助剂特征峰,表明助剂能较好地分散在催化剂表面。改性催化剂的CuO特征峰的半峰宽变窄,峰强度增强,说明改性催化剂晶粒尺寸增大,这是因为高温焙烧导致Cu晶粒发生聚集和长大。利用Scherrer公式计算得到的晶粒尺寸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图4(b)为还原后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从图中可以观察到Cu(111), (200)(220)晶面及Cu2O(111)晶面衍射峰,而ZnO的特征峰消失,表明Cu2+被还原为Cu+Cu0物种。改性催化剂经还原后,晶粒尺寸均小于CZA催化剂,表明助剂能有效抑制Cu颗粒团聚,Mn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小的晶粒尺寸。Cu基催化剂的塔曼温度较低,在反应过程中易团聚烧结而失活,较小的Cu颗粒是保证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的重要因素。

图片

  还原前后CZAM-CZA (M=Zr, Mg, In, MoMn)催化剂XRD


Fig.4   XRD patterns of CZA and M-CZA (M=Zr, Mg, In, Mo, and Mn) catalysts before and after reduction

1   还原前后催化剂晶粒尺寸大小

Table 1   The particle size of catalyst before and after reduction

图片


3.2.2 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
        图5所示为CZA和改性CZA催化剂H2-TPR曲线,所有催化剂均只有一个还原峰,归属于Cu2+还原。经不同助剂改性后,催化剂的还原峰顶温度均向高温移动,这是由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增强导致,与XRD分析结果一致。表2为不同改性催化剂的还原峰顶温度和耗氢量,根据不同催化剂的耗氢量可知,助剂改性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图片

5 CZAM-CZA (M =Zr, Mg, In, MoMn)催化剂的H2-TPR曲线


Fig.5   H2-TPR profiles of CZA and M-CZA (M=Zr, Mg, In, Mo, and Mn) catalysts

2   催化剂还原峰顶温度和耗氢量

Table 2   Peak temperature and hydrogen consumption of CZA and M-CZA catalysts

图片


3.2.3 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点
       图6为不同改性催化剂CO2-TPD图,所有催化剂均出现两个脱附峰,脱附温度在100~250℃处的α峰归属于催化剂表面的弱碱性位点,主要与表面羟基有关;300~550℃处的β峰归属于中强碱性位点,主要受催化剂表面金属-氧对(Cu-O, Zn-O, Al-O)和表面低配位氧离子影响。与CZA催化剂相比,Mn-CZA催化剂的β峰面积较大,表明Mn-CZA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中强碱性位点。In-CZA催化剂的β峰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其峰顶温度较CZA高,具有更强的碱性位点。Mo-CZA催化剂的α, β峰面积均比CZA小,这也解释了Mo-CZA活性较差的原因。Mg-CZA催化剂的β峰面积更大,且峰顶温度更高,表明Mg-CZA催化剂具有更强和更多的碱性位点。研究表明,碱性增强和位点增多均有利于CO2吸附和H2溢流,从而加快CO2活化;中强碱性位点有助于CO吸附,减弱甲醇吸附,促进甲醇生成过程。弱碱性位点上吸附的CO2易生成碳酸氢盐中间体,难以进一步氢化,会重新解吸生成CO2;中强碱性位点上吸附的CO2易转化为单齿和双齿碳酸氢盐,不易解吸,能进一步加氢生成HCOO*CH3O*关键活性中间物种。

图片

6   CZAM-CZA (M=Zr, Mg, In, MoMn)催化剂的CO2-TPD

Fig.6   CO2-TPD profiles of CZA and M-CZA (M=Zr, Mg, In, Mo, and Mn) catalysts

3.2.4 催化剂表面元素化学状态
     Cu基催化剂中CuO组分在催化剂中以表面分散和体相团聚两种形式存在。当Cu/Zn摩尔比<1时,添加的Cu组分会促进表面分散;当Cu/Zn摩尔比>1时,则有助于体相Cu分散,而表面分散的Cu含量与催化性能成线性关系。表3为还原催化剂表面元素组成,除Mo外,引入Mn, In, MgZr助剂均可提高表面Cu含量。由于Mo-CZA的还原温度较高(峰顶温度为351℃),在300℃以下无法进一步还原,导致催化剂表面分散Cu含量较低。还原后催化剂的XPS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从Cu的精细谱中可以看出,改性催化剂在932.5 eV附近出现完整光滑的峰,而CZA催化剂的峰位置为932.0 eV,改性后催化剂的Cu 2pZn 2p结合能发生偏移,归结于CuZnO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这与前文的XRD表征结果一致。此外,在940~945 eV范围内未发现CuO的卫星峰,由此推断,催化剂中的Cu2+被全部还原为Cu0Cu+。Cu0Cu+物种的电子结合能十分接近,仅依靠精细谱无法准确判断Cu的价态分布。在俄歇谱中,Cu0Cu+的电子动能分别为918.6916.8 eV,利用两者的电子动能差异能清楚分辨Cu的化学状态。图7(b)为还原催化剂的Cu俄歇谱,还原催化剂Mo-CZA中的Cu+/Cu0含量比CZA高,而其他元素改性催化剂中的Cu+/Cu0比均比CZA低。结合图1的活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较高含量的Cu0有利于CO2转化,这是因为Cu0半空的s轨道能接纳来自CO2H2的外层电子,有利于两者的活化。Cu+的存在降低了副反应RWGS (逆水煤气变换)发生,它可以吸附CO*中间物种,促进CO*进一步加氢形成甲酸盐,并能稳定甲酸盐、甲氧基等中间体,加快甲酸盐向甲氧基的转化速率。一般认为Cu+/Cu0=0.7左右时,甲醇的收率达到最大。结合XRDH2-TPR结果分析可知,助剂改性能促进活性Cu组分的分散性以及金属与载体间的电荷转移,从而增强了Cu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CuO的还原温度升高。

3   还原后改性CZA催化剂表面元素组成

Table 3   Surf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modified CZA catalysts after reduction

图片


图片

7   还原后CZAM-CZA (M=Zr, Mg, In, Mo和Mn)催化剂XPS谱图:(a) Cu 2p; (b) Cu俄歇谱; (c) Zn 2p

Fig.7   XPS spectra of CZA and M-CZA (M=Zr, Mg, In, Mo, and Mn) catalysts after reduction: (a) Cu 2p; (b) Cu LMM; (c) Zn 2p

3.3 催化反应机理探究

       目前研究表明,Cu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主要为:r-HCOO*, HCOO*, RWGS+CO-加氢和反式-COOH*路径(*表示吸附态,下同),尽管对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未达成共识。为进一步探究CZA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机理,在0.1 MPa和240℃条件下利用原位红外探究了CZA催化剂表面中间体物种及其浓度变化。图8(a), 8(b)和8(c)分别为催化剂还原后分别通入CO2, H2以及反应气后催化剂表面中间体物种及其浓度变化图。由图8(a)可知,随着CO2通入时间延长,表面吸附物种的特征峰强度逐渐增加,在20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通入CO2 3 min后,CO3-(1520 cm-1)[18,39],HC3O3-(1434 cm-1)[18]和HCOO* (1384和1542 cm-1)物种的特征峰强度变得明显。另外,13841542 cm-1处分别是双齿甲酸盐(Bi-HCOO*)和单齿甲酸盐(M-HCOO*)的特征峰,1080 cm-1处归属于CH3O*物种,而1050 cm-1被认为是CH3OH的特征峰。在未通入H2情况下,催化剂表面产生了HCOO*等加氢物种。根据Song等的研究认为,催化剂经H2还原预处理后,表面的Cu0H2裂解成活性H,在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将表面的H转移储存到催化剂载体的间隙中,金属-载体之间的作用力越强,催化剂对间隙H的存储越快,在加氢反应中,间隙H可以转移到催化剂表面促进加氢反应进行。图8(b)显示,将CO2切换为H2后,随着时间延长,各中间物种的特征峰强度逐渐减弱,特征峰消失,这是因为CO32-H2气氛下加氢生成了HCOO*CH3O*物种。由图8(c)可知,当切换至反应气体时,各中间物种的特征峰重新出现,同时在1600~1800 cm-1处出现了水分子的羟基特征峰,说明催化剂表面发生了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且HCOO*CH3O*等中间物种的特征峰强度相比于单独通入CO2阶段更强。此外,在红外光谱上未观察到COOH*特征峰,可以认为在CZA催化剂上甲醇的生成机理为HCOO*路径,即:CO2→CO32-→HCO3-→HCOO*→CH3O*→CH3OH。

图片

8   0.1 MPa240℃CZA催化剂上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

Fig.8   In situ DRIFT spectra on CZA catalyst obtained at 0.1 MPa and 240℃

       为了探究金属助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Mn-CZA催化剂上甲醇合成过程。图9(a), 9(b)9(c)分别为Mn-CZA催化剂经还原后分别通入CO2, H2和反应气氛时的红外光谱图。由图9(a)可以发现,改性后的Mn-CZA催化剂与改性前CZA催化剂的特征峰位置存在差异。通入CO2后,也可观察到CO3(15021343 cm-1) HCOO* (13841542 cm-1)和CH3O* (10801457 cm-1)物种的特征峰。此外,还能检测到CH3OH中间体,说明改性后催化剂也存在间隙H。如图9(b)所示,通入H2后,与CZA催化剂一样,随着时间延长,特征峰强度逐渐减弱,但不同之处在于,Mn-CZA催化剂在20 min时还有明显的含碳物种特征峰,说明经Mn改性的催化剂能生成更多的活性物种。图9(c)为反应气氛下改性催化剂的红外光谱,随着反应气通入,消失的特征峰重新出现,与通入CO2阶段相比,反应气氛条件下的特征峰强度更高,同样未在Mn-CZA催化剂上观测到COOH*物种,说明金属改性并不影响CO2加氢制甲醇反应机理。

图片

9   0.1 MPa240℃条件下Mn-CZA催化剂上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

Fig.9   In situ DRIFT spectra on Mn-CZA catalyst obtained at 0.1 MPa and 240℃

       为进一步确认Mn-CZA催化剂上在CO2加氢生成甲醇遵循甲酸盐机理,进行了间断通入HCOOH实验。如图10所示,在反应气氛下通入HCOOH时,CH3O*CH3OH的峰强度较未通入HCOOH时高,说明CH3O*CH3OHHCOO*加氢而来。图11CZAMn-CZA催化剂上CH3O*CH3OH的特征峰强度对比,Mn-CZA上中间体CH3O*CH3OH的特征峰强度均高于CZA,证明了Mn-CZA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

图片

10   添加HCOOHMn-CZA催化剂表面CH3O*CH3OH浓度的影响

Fig.10   Effect of HCOOH addition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H3O* and CH3OH on Mn-CZA catalysts

图片

11   CZAMn-CZA催化剂表面CH3O*CH3OH浓度对比

Fig.11   Comparison of CH3O* and CH3OH concentrations on CZA and Mn-CZA catalysts

结 论

       利用浸渍法将金属助剂负载于共沉淀法制备的CZA催化剂,通过XRD, XPS, H2-TPRCO2-TPD等表征手段研究助剂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合活性评价实验分析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并利用原位红外探究了反应机理以及中间物种浓度变化趋势,得到以下结论:
(1) 与未改性CZA催化剂相比,掺入Mn助剂可加强CZA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抑制催化剂还原过程中Cu颗粒聚集,促进催化剂表面Cu分散,且助剂改性催化剂具有更益于甲醇合成的Cu+/Cu0比。
(2) Mn助剂改性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中强碱性位点,有助于提高CO2吸附能力,减弱甲醇吸附能力,进而提高甲醇选择性。而Mo改性催化剂的弱碱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数量均较少,导致催化活性下降。
(3) Mn-CZACZA催化剂上CO2加氢生成甲醇机理均遵循甲酸盐路径,Mn改性后催化剂具有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增强了间隙H的产生,间隙HCu+协同作用,加速HCOO*CH3O*转化,形成更多的CH3O*物种,提高甲醇的产率。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响应式网站建设